欢迎登录忻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省政府要闻

风暖事春耕 山乡田园忙

  时间:2024-03-25        大    中    小      来源: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

  播种田野新希望

  春风渐暖,三晋田野迎来新一季的耕耘。从南到北,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铺展开来。

  农业稳,天下安。确保农业稳产增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大事要事。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重要时段,各地各部门应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抓好责任落实,抓实抓细各环节,千方百计为今年农业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力以赴打好夏粮生产第一仗。

  稳住农业“基本盘”。回望2023年,我省粮食总产量295.6亿斤,平均亩产623.5斤,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重点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725.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297.1亿斤。为此,各地粮食生产要做到“稳字当头”,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细化春季田间管理,保障农资充足供应。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要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奏响绿色“和谐曲”。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兴农,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践中,各地有关部门应引导农业生产向“绿”而行,把握春耕备耕发展大趋势。要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人畜粪便、草木灰等有机肥的存储和使用,科学使用地膜,减少白色污染;加强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技术广泛运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积极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筑牢农业绿色发展之基。

  挑上科技“金扁担”。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春耕生产,既要靠劳动者勤勉劳作,在田间地头发挥能动性,又要强化农技推广,科学指导春耕备耕,助力农户丰产丰收。各级部门应持续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让新科技新技术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能,让广大农民乐享科技发展的美好。

  沃野千里,逐梦而行。在春天播下一粒粒种子,用汗水浇灌希望,我们定能够迎来好收成。(赵建军)

  优种植 丰产有底气

  “去年我们示范田的玉米平均亩产2447.1斤,创我省旱地春播玉米单产历史最高,选用的是山西农大玉米研究所选育出的品种‘德育丰919’,采用的种植技术是山西农大任志强研究员玉米团队集成的‘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种植技术,实现了在旱地上依靠晋种、晋技创出‘吨粮田’的目标。这两天我们用的这个旋播一体机,一个农机具可以完成以前需要3个农机具协同完成的旋耕、施肥、播种、打药等作业,而且苗齐苗壮、非常抗旱,真是一门好技术。”3月14日,在长治市有机旱作农业“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示范区建设座谈会上,长子县节源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堂的发言底气十足,“今年,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早早地就给我们提出了选种建议,我们打算继续努力创高产。”

  一块良田、一粒良种、一项良技,承载着春天的希望,决定着一年的收成。年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农业专家经过初步筛选和专家论证,优选出适应性广、多年稳产、综合抗性表现好的适宜我省农业生产的主导品种78个予以推介发布。同时,遴选“旱地玉米探墒播种抗旱保苗艺机一体化技术”等8类57项农业生产主推技术,涵盖栽培种植、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多方面技术,聚焦粮油等重要农产品提单产目标,做好技术组合配套。

  “以前这里是6米多宽、5米多深、100多米长的深沟,两边是大小不等的梯田,地块小,一脚油门就到头了,不好种不好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水通了、路通了,碎田整成了大块,便于田间管理、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我们增加了收入。”翼城县安家垣村村民赵峰面对眼前的高标准农田无比感慨。2023年,翼城县创新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模式,变“碎片经营”为“规模发展”,累计“减垄增地”300亩,在4个种粮大户集中连片流转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时刻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88.45万亩。(王秀娟)

  勤培训 送技到田头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3月6日—7日,与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等科技人员在襄汾县和洪洞县开展春耕备耕及麦田春管指导工作。3月7日,带领省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谢咸升、王敏、裴磊等赴洪洞县刘家垣镇举行“洪洞县2024年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训月技术培训会”。3月10日,深入翼城县的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生产托管基地指导企业技术人员开展麦田春季管理。3月15日,与临汾市尧都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暨田间实训观摩会……

  粮食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眼下,我省807.9万亩冬小麦已进入起身拔节期,以山西农业大学科研人员为主的科技服务团正抢抓农时,深入小麦产区积极开展科技护农强农惠农活动,举办轻简实用新技术培训,为农户提供田间指导。

  “好技术真正让农民用得好,需要绵绵用力、持之以恒。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都十分重要。”山西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部部长、研究员邢宝龙介绍,山西农业大学拥有20余个研究机构,分布在全省各地,是我省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为做好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山西农业大学提前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组,制定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的落地实施,组织各个院所的100余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实地解决农民春耕春管中遇到的难题。

  打开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所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党建友研究员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近期进行的农事活动。

  党建友对记者说:“目前全省冬小麦长势良好,大部分地块土壤墒情相对适宜,能够满足小麦返青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有关部门和广大麦农要抓紧时间,对墒情相对较差的麦田和弱苗田要尽快浇水追肥,促进早发快长促弱转壮;对已浇过冬春水墒情较好的麦田,及时耙耱或中耕锄划破除板结,提温促长。(李全宏)

  建梯队 打造晋品牌

  “隆隆隆……”山西谷味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粮食清香弥漫。一如往常,公司负责人侯秀元在此查看生产,“加工线上都是杂粮产品,有小米、绿豆、黄豆等,大部分取得了有机证书。它们即将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谷味天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属于省级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位于盂县上社镇上社村。因村三面环山、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无污染,适宜生产优质有机杂粮。目前,公司已打造了2万亩有机五谷杂粮种植基地和1万头(只)有机牛、羊养殖基地。

  近年来,我省不断出台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方案,设立并支持完成了有机旱作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创新构建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引领示范全国,为旱区农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去年,全省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30万亩、科研基地14个,制定发布山西有机旱作技术模式51项。今年,我省的安排部署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建设“一体系一团队一基地”模式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聚焦小麦、玉米等作物,推广集成技术模式,分区域建设3个10万亩有机旱作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完善有机旱作晋品标准体系,持续打造“有机旱作·晋品”品牌。

  寿阳县以建成“华北有机旱作农业之芯”为目标,着力打造全国有机旱作农业高效示范标杆和现代农业创新高地。该县玉米种植采用旱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其产出量被誉为“全国旱作玉米生产最高水平”。在新探索出的旱地农业技术下,水资源利用率最高可达70%。

  忻州市坚持“特”“优”战略,全力推动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神池县烈堡乡解家岭村因胡麻而“香”,村里的有机胡麻种植基地吸引无数来客。“村集体的970亩土地,专门用来打造有机旱作胡麻种植示范基地。有机旱作种植出来胡麻营养价值高,用来榨油,一斤可以卖到20块。”解家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海说,村子周边有不少粮油加工厂,有机胡麻供不应求。(郭慧聪)

  强服务 农机显身手

  春耕至,农家忙。孝义市大孝堡镇东盘粮村,富东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任福生检查完机器油量和冷却水量后,启动按钮、脚踩油门,旋耕机径直向前,开始作业。“旋地保湿,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这段时间,农机手早上7点半上班,加班加点地干。”合作社负责人范美俊看着松软细腻的土壤翻新而出,脸上露出笑意。

  近日,省农机发展中心对做好本年度春季农机化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加强工作统筹,下沉一线做好关键技术落实,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全力推进春季农机化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压紧压实各地粮油生产目标任务,落实播种面积,为粮食生产提供充足稳定的机具保障。强化机具技术升级,因地制宜推进优机优补,增加新装备供给。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并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地上,拖拉机、旋耕机在轰鸣声中犁田、翻地;天上,无人植保机来回穿梭,进行播种、施肥……放眼三晋田畴,农机设备在春耕春管中大显身手。

  在大宁县益农农业合作社,农机手和几名农技人员穿梭在各类农机具之间,紧锣密鼓地调试、检修农机具。临汾市农机发展中心社会化服务科负责人任琨表示:“春耕备耕期间,我们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帮助指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开展机具维修保养与检修工作,确保所有作业机械状态良好。”今年,临汾市提前布置145个农机维修保养点,以做好春耕农机技术服务保障。

  在盐湖区解州镇曲村,两台无人植保机盘旋在种粮大户董会龙的麦田上,“500亩地,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喷完了!”老董满意地说道。新绛县国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完成了农机具检修工作,负责人卫俊武说:“机械化耕种事关农民增收,马虎不得。现在,我们合作社的55台农机具都陆续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近日,晋城市组织专家深入阳城县、泽州县,对春耕备耕和小麦春管等进行检查指导。在泽州县高都镇保福村,专家详细了解了巨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检修情况,并指出问题、给出整改建议。(郭慧聪)

  保春浇 稳产又增效

  “经过这一次春浇,耕种再也不用担心了。”在汾河灌区,祁县贾令镇北左村村民张树珍正在自家田里引水灌溉,他高兴地说,“我家种了15亩玉米,使用汾河水灌溉后,去年每亩产量达到了1300余斤,亩均增产400斤,每亩增收了410元。”

  汾河灌区是我省最大的自流灌区,受益范围包括清徐、祁县、平遥等7个县(市)。近年来,灌区坚持“节水优先”方针,严格遵循“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灌溉原则,采取“定额用水、反对大水漫灌、对超额用水实施累进加价”的措施,科学指导了水资源调度、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促进了全过程、全方位节约用水。截至3月19日,灌区已引水灌溉317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1.17万亩。

  眼下正是小麦返青、春浇的关键期。在盐湖区上郭乡南陈村,村民们正在利用现代化喷灌技术对冬小麦进行春浇,同步进行营养肥喷施工作。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广种植新模式、新技术,相邻地块的村民们联合建起喷灌设施。村民马水旺说:“现在小麦最需要浇水了,喷灌省时省水又省钱。”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23年,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从保障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作出2023—2027年新增、恢复300万亩水浇地的部署。省水利厅按照“规划新建一批、续建改造一批、配套提升一批”的思路,以运城引黄灌区、临汾盆地、晋中盆地、忻定原盆地、同朔盆地五大灌溉基地和太行山、吕梁山两大灌溉片区为载体,新建19处大中型灌区,改扩建和续建改造57处大中型灌区,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基础。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和恢复水浇地60万亩”。围绕这一任务目标,2024年,我省将实施30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优先配套完善大中型灌区的田面工程,建设从水源到田间地头的完整灌排体系,同时积极推广喷微灌、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不断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持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附加值,切实保障好农业用水需求。(范珍 郭涛)